iMac 21.5吋(2019)簡單使用感想
自取機萬歲

不過這次訂機發現Apple終於從善如流地加入了可以在Apple Store取貨的選項,而最近公司的又一城Apple Store只是五分鐘車程,當然選擇又一城取貨吧。收到通知後第二朝一早就去取機了,在店內拜托職員開機檢查一下是店頭取機的好處,有什麼問題可以即時退回。
當然十二公斤的電腦拿回去不是很輕鬆,但只是幾分鐘的距離就不覺得是問題了-反正從日本回來的行李更重。
開箱和設定

把iMac放好接上電源開機,第一件事當然是用時光機把Mac mini的資料轉過去,系統轉移程式現在加入了「轉移資料後把現帳戶刪除」的選項,由於試機時都得先開一個帳號而這帳號之後都是會刪除,加入這個選項省掉之後這個動作。至於轉移內容方面根跟據過往經驗軟件是不能用這個方式搬到新機或回復的,因為很多軟件都會把一些設定檔放在系統區,而時光機一般都不會備份系統,如果就這樣直接把軟件放回去保證死得很慘,所以不能偷懶得一個個再重裝。
比較麻煩是以前是1T fusion drive,現在因為預算問題只是500G SSD,解決方法是買個外置SSD,用USB-C連接iMac速度完全沒問題,甚至比之前的內置硬碟還要快(當然!),不過WD送的USB-C線太短了,連放在iMac下方都不夠長,只好另買USB-C線連接。
使用感想

速度當然很快,不然買新電腦幹什麼?最初筆者一直想好不好升到六核的i7和把顯示卡升到Vega 20,暫時來說是用不著但這兩件東西是無法日後升級的,所以情願把記憶體升到16G和500G SSD,也要升cpu和顯示卡升到最高級,那三年後只要花點錢就可以加RAM和升級SSD了。說到RAM,除非經常要跑photoshop開很大的圖檔,又或者用來處理影片,不然16G就夠了,筆者玩了兩週在活動監視器程式中最多也只是用了三百多交換檔,平均用10G的記憶體,如果筆者那台2013年的Macbook Air只有8G用起來也很順,那16G自然很夠用。SSD有多快就不必廢話了,一按即到真的很痛快。
最滿意是機背的一堆USB接頭,兩個USB-C接頭一個用來駁SSD一個用來駁iPhone XS Max(之前為了高速充電買了USB-C的充電線),那其餘四個USB插頭就能駁其他東西。保留lan接頭很重要,筆者是有線派,覺得有線的速度會穩定得多,Macbook也算了但iMac可以用lan線的當然用線。
有點意外是內建的喇叭聲音不錯,聲不算很響但很札實,以內建來說算很好聲了,有時不開Bose Soundlink II也可以。
不滿?

滿意:
比想像中輕
Retina果然棒!
聲音比想像要好
速度快,用得很爽
不滿:
不能自行加RAM
配備比27吋低一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