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1的文章

富士軟片的憂鬱

近數月DC界的最熱門機種不是因為品管問題而被炮得很慘的Nikon D7000,也不是機未出就被罵翻天的Canon 60D,也不是Sony的可換鏡APS-C機Nex,而是在2010年9月Photokina發表的一部不能換鏡的定焦數位相機:Fujifilm finepix X100!比起相機的震撼(反正筆者會第一時間買,到時才來個完整開箱文),更重要是一眾富士軟片(香港則叫富士菲林)的支持者打起精神:總算有一部相機可以拿出來唬人了! 的確對於很多Fujifilm的支持者來說,近幾年這間公司真是每況越下,由那台今天仍被不少支持者視為經典之作、但一直不推出新一代的S5 Pro,到曾是小型機皇的F31fd都是不少DC玩家津津樂道的名品,甚至連不玩富士機的朋友也會聽過他們的傳說。但隨著他們將開發重點投放在SuperCCD之後,產品反而比不上重回Cmos的Canon、Nikon以至Sony、Pnansonic、Olympus廠商,特別是近兩年的低價DC已經能做到可用ISO去到1600甚至3200,以前富士機最強的低雜訊已經再沒有什麼優勢可言,更慘是越來越差,以往富士機那種討好的色調、低雜訊的優勢在將貨就價之下已越來越無優勢甚至越來越粗糙,濫出大量相近的形號亦另消費者混亂,一下子富士由傳統的相機大廠跌成一間只會出便宜貨的二三流公司,這對一眾支持者來說實在情何以堪。 其實整個問題的中心是富士在近幾年將所有的資源都投放在SuperCCD上,讓他們在Cmos的研發技術上落後於其他公司,雖然因為他們也是替Sony買Cmos想要自行開發也是無可厚非,但Cmos技術的成熟卻遠超過富士的預期,結果幾年下來的研發一下子變成廢物,但不用又不甘心,最後只好狂出一些入門級相機來回本,結果當然是越搞越難看了。 不過富士也知道長此下去不是辦法,富士是09年開發研發X100的,那時正好是Leica發表M9和X1的時候,X1那種主打高當精品相機的市場正好給富士一個重大的啟示:既然便宜機出不過人,專門機又打不過人,不如出精品相機如何?不過要精品也得有本錢才行,Leica的可樂嘜和那獨有的色彩是他能賣萬六港元的本錢,富士如果要出精品相機就得有一件人家沒有的的東西,讓客人再貴也只能乖乖地付錢,而富士這次的本錢就是Hybrid Viewfinder。這玩意正好打動需要光學觀景器OVF,但又嫌單反太大太重、Leica又買

Canon不打無鏡戰爭?

自從E-P1和GF1登場開始,日本廠便進入了一場無鏡(mirrorless)數位相機大戰,Olympus和Panasonic兩廠主打Micro 4/3,而Sony的Nex和Ricoh則更誇張地起用APS-C格式,總之就是一大堆可以換鏡的DC登場,讓很多過往又想享受大感光元件和換鏡樂趣,但又不想買一大部DSLR的用家多了一個目標,尤其是很多玩家都愛將一些古老銘鏡安裝在這類相機上,實行古老當時興。 不過有趣的是兩大單反公司Canon和Nikon雖然江湖一直傳聞會推出同類產品,但過了年多卻仍是沒有消息,甚至Canon情願出定位有點怪的1000D的繼續機1100D也不願出mirrorless產品,這不是很奇怪的一回事嗎?是支持者不需要?不是,君不見各大討論區都已經有一大票canon迷希望將手上的L鏡裝在這些mirrorless機上?可見市場一直存在而且還不少,是技術有難度?理論上在數位技術上這兩大廠都領先業界,沒理由其他廠做得到他們做不到的。 其實說技術做不到也真的中了一半!想一想,現在推出mirrorless的相機廠有什麼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不是傳統單反鏡頭名門!不是說他們以前沒有推出鏡頭,但卻不像Canon和Nikon般有如此巨大的鏡頭群,他們不需要顧惠如何將傳統設計給單反的鏡頭安裝在小小的相機上的問題,只要設計幾個專給這類相機的鏡頭組就可以,要多薄有多薄。但這兩大家單反名門的鏡頭全都是針對有反光板的DSLR而設計的,一但安裝在沒有反光板的相機時整套光學系統就完全不能用,但如果再推出專針對這類相機的專用鏡的話就等於放棄他們賴以維生的巨大資產,這兩家公司的成功不是單純相機好,而且還有數十年以來的單反鏡頭技術,誰會那麼笨的放棄自己的最大本錢? 相比起一直想出又不出的Nikon,Canon這幾年的產品定位一直很精明,這次他們推出1100D其實就是主攻這類mirrorless,以嬌小可愛的機身(相對中價單反的巨大機身)配上他們最強的鏡頭群,來吸引嬌mirrorless反應慢鏡頭不夠,但又嫌重的用家的市場。事實上1100D的重量絕對不比那堆mirrorless機重多少,但能使用回canon的鏡頭群以及單反的先天優勢則讓此機和其他廠的產品有著重要分野,當初1000D本來是主打那些prosumor機,而現在則是主打mirrorless機,雖然機身略大但重不了多少,但其擴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