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分析apple 2012年十月發表會產品


睡醒,簡單分析這次的新產品,由大至小:
iMac:Apple最求更輕更薄已經成了他們的執念,這回將四邊削薄讓邊位更薄,重量也更輕,足足輕了四公斤,代價則是放棄了DVD-R和之前的簡單更換記憶體,不過以MBP的情況來看如果只是加記憶體的話應不會是大工程。
Fusion Drive其實就是intel的smart storage技術,這對Mac用家的使用習慣來說會比Windows用家來得高,因為windows用家長期習慣將文件檔案和系統檔案分開放,所以他們能簡單將系統獨立安裝在單一SSD上。但Mac用家在UNIX系的訓練下習慣所有東西都丟到Home Directory(主目錄)統一管理,而時光機等程式也是以這原則設計,雖然有辦法將主目錄搬到其他硬碟但那是大工程,這不是Apple一貫不麻煩用家的作風。所以這次用smart storage技術,自行將系統檔灌在SSD,再將個人檔案放在HDD上,這樣就用家完全不需要想SSD會否被文件灌爆又或者大量影片等檔案不斷覆寫讓SSD短命的問題,亦可以省錢(因為單是OS X和程式的話其實128G已經很夠(正好是Fusion的預設SSD大小!),OS X要比Windows 7來得輕巧)不用買更大的SSD。
Mac mini:真的小更新,雖然沒有獨立顯示晶片是缺點,但能升級到四核心i7已經相當不錯,而HD4000如果不是玩遊戲的話已經足以應付文書以至影像處理工作,最多能配16G ram以mini的定位來說已經足夠,需更海量的話還是買iMac算了。
Retina Macbook Pro 13:Apple真的抓起狂來將13吋也推上去Retina,由於只是使用內顯HD4000,所以這會對intel內顯是一個大挑戰,理論上是能應付2560 x 1600,但實際上會很拼,而且即使升級也只是雙核i7,比起mini還要弱一點,不過卻滿足追求機動性和高畫質的用家,只是記憶體只有8G亦是大問題,一如以前我說過這玩意其實只是有了Retina的Macbook Air,所以如果追求效能的話還是買15吋算了。
iPad4:九個月前搞出來的New iPad不了了之,為了統一Lightning接頭而提早公佈,但實際上除了換了更快的晶片和接頭外其他並沒有改變,所以對於買了iPad3(大概被罵多了,所以現在回到數字排列以免用家混亂)的人來說並不需要急於換機,以iPhone來作例子的話iPad4其實就是iPhone4s,也就是這其實是iPad3s。如果是iPad2甚至是1的用家值得升級,但3就可以等明年的十月更升到iPad5才考慮。
iPad mini:本次發表的重點,簡單就是「親愛的,我把iPad2縮小了!」,除了接頭不同外完全是一部iPad2,不採用Retina和A6的主因一來是成本問題,採用新晶片很難壓到現在的價位。其次更大問題是電力,現在iPad mini的電池肯定比iPad2小,而且重量又要輕,如果採用更快的晶片和Retina的話,電池就要變厚才能維持十小時的續航,但這樣就失去了和更輕和更薄的kindle比拼的本錢了,而現在由於只是iPad2的縮小版,電力消耗會較低,才能保持十小時供電的本錢。另外iPad mini的定位是像kindle這類的電子書閱讀器,所以效能不需要很強,事實上如果只是看畫、看影片和上網的話,iPad2又或者同樣採用A5晶片的iPhone4s的速度絕對足以應付,效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低﹣始終iPad4要A6X的其中一個主因是Retina,沒有這個的話那並不是非要A6不可。尤其當定位是用來看電子書又或者iPhone的支援硬件的話。反正當面積小之後像素也變密了,現在是162 ppi,比iPad2的132略高,畫質會有一丁點改善,不過最重要是開發者不需要花太多精神改寫app就能套用。

這次發表會最吃驚的產品一定是iMac,由於Apple產品往往要看到實物才知好在那裡,所以如果單是發表會已經眼前一亮可以想像實物會更好。其次是mini,對於愛看電子書但嫌iPad重的人來說這是好東西,反正日後A6成本壓低了再加也不晚。Retina MBP 13對於又要輕又要Retina的流動電腦用家值得考慮但實際上有沒有那麼好則不敢保證,其他的反而只是小更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可能是最好聲的完全無線耳機-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評測

音色好、音量大的藍牙喇叭兼收音機 JBL TUNER FM 簡評

Mac mini簡單開箱&初使用感想